2012年7月29日 星期日

以色列約旦埃及聖地遊蹤感恩之旅の第七天


主禱文堂 -> 橄欖山 -> 主哭耶京堂 -> 耶路撒冷舊城區全景 -> 客西馬尼園 ->

 萬國教堂 -> 花園塚 -> 伯利恆 -> 主誕堂 -> 牧羊堂


今天有很多地方要去呢!很早便出發了。第一站是主禱文堂。



牆上滿有各種文字寫成的主禱文。





包括左邊的原文(亞蘭文) 及 右邊的希伯來文的主禱文。



日文版主禱文。



還有給盲人閱讀的凸字版主禱文,還有希伯來文及英文選擇。



教堂內部。


這裡還有十字軍的遺址。







離開主禱文堂,步行到橄欖山,遠望聖殿山的金頂寺(奧瑪清真寺)。



聖殿山全景。



到了橄欖山,耶穌常在這裡教訓眾人及禱告的地方,亦是耶穌升天的地方,更是將來耶穌再來的地方。



山上有一教堂 --- 主哭耶京堂,是記念耶穌進入耶路撒冷時為這城哀哭,因為耶路撒冷將會被滅城。

路加福音 第十九章 41-44節:

耶穌快到耶路撒冷,看見城,就為他哀哭,

說:巴不得你在這日子知道關係你平安的事;無奈這事現在是隱藏的,叫你的眼看不出來。

因為日子將到,你的仇敵必築起土壘,周圍環繞你,四面困住你,

並要掃滅你和你裡頭的兒女,連一塊石頭也不留在石頭上,因你不知道眷顧你的時候。




主後70年,羅馬軍隊焚燒了聖殿。聖殿中大量溶化了的黃金流進了石縫,羅馬軍隊為求盡得黃金,便拆毀了聖殿,分開了每一塊石頭。這就是在路加福音中耶穌的預言:連一塊石頭也不留在石頭上。

這是教堂前用作擺放屍骨的地方。




橄欖山上滿有橄欖樹。



橄欖果子。



橄欖種子。


大家在橄欖山逗留了很久,因為在橄欖山能看到耶路撒冷的全景。



導遊 Nee 帶了地圖及介紹古聖殿的資料。



橄欖山位於耶路撒冷舊城區的東面,從橄欖山上由左至右觀看,即是地理位置由南至北,先看到的是大衛城及錫安山。



安眠教堂、馬可樓及大衛塚。



雞嗚堂。



然後是聖殿山,看到古城牆,是十六世紀鄂圖曼土耳其帝國興建的。

看到銀頂寺 (亞撒清真寺),還有銀頂寺後的哭牆。



金頂寺 (奧瑪清真寺)。



橄欖山下有很多墳墓,圖中左邊的是猶太人墳墓,因為猶太人相信葬在橄欖山,將來主耶穌回來時,他們可以第一時間被提見到主。


成千上萬的猶太人信徒,死後埋葬在橄欖山坡下。



但自穆斯林占領聖地後及建立清真寺後,回教徒死後便開始在耶路撒冷的城牆外建墳墓,還要建在猶太人墳墓與聖殿山之間。導遊稱,回教徒的目的是為了阻擋已去世的猶太人進入耶路撒冷,因為耶穌再來時,在墳墓中的猶太人被提見主及進入耶路撒冷,但原來猶太人經過墳墓是不潔淨的,所以猶太人要經過回教人的墳墓才能到耶路撒冷,這是不潔的表現。



舊城牆。



舊耶路撒冷的北部。





古城門 --- 金門,位於聖殿山東側,面向橄欖山。猶太人認為彌賽亞來臨時,必會由東方進入聖城耶路撒冷,所以稱為金門。但亦因為同樣的理由,所以信奉伊斯蘭教的土耳其人封閉此門至今。



離開橄欖山,到下一景點進發 --- 客西馬尼園,這景點更讓我們扎心的地方。



客西馬尼園是耶穌被猶大出賣前禱告的地方,之後猶大便帶同羅馬軍兵捉拿主耶穌。(太 26:47-50)

在客西馬尼園中其中八棵橄欖樹,樹齡已超過2000年,是見證著耶穌被賣及被捉拿的事跡。



在第一世紀時,提多將軍要將所有的橄欖樹斬斷,但橄欖樹是永遠不滅的樹,斬後會重生及繼續生長,這是比喻耶穌雖然被釘及受死,但仍能戰勝死亡及復活。



客西馬尼園的山上都是種植橄欖樹,故在山腳下的客西馬尼園是橄欖工場,製作橄欖油,故客西馬尼園這一帶是帶有「壓油」的意思。故耶穌選擇在客世馬尼園作最後禱告,代表身體要像橄欖般壓榨,才可以成就出橄欖油,成就救恩。



客西馬尼園旁的萬國教堂。





教堂內部。



門口上方的馬賽克,耶穌手握石板,石板上寫了字母「A Ω 」,代表上帝創始成終。



正門的四條柱子,代表新約聖經四福音書的作者:馬太、馬可、路加、約翰。



教堂外有一塊石頭,在客西馬尼園,相傳是主耶穌跪在此石頭恆切禱告的地方。





團友就是這樣的「聽書」,導遊 Nee 會解釋很多資料給我們。



在客西馬尼園中有一牌子,寫著主耶穌在園中的禱告內容:

「我父啊,倘若可行,求你叫這杯離開我;然而,不要照我的意思,只要照你的意思。」





到達客西馬尼園,體會耶穌在受難前的心,很深感受!



我很喜愛這幅相片,是因為在客西馬尼園中,看到了十字架的大愛,耶穌的犧牲及救贖。



然後再到花園塚。



花園塚是以色列中少有的基督教遺址。



相傳耶穌是在這各各他山上被釘十字架的。







來自英國的導遊向我們講解。



墳墓的圖則。



相傳安放耶穌的墳墓。





無論耶穌是安放在這裡還是聖墓堂,最重要的是主耶穌基督已經勝過死亡,已經復活了!



在花園塚中有商店,可以買到希伯來文的基督教聖經,很珍貴的呢!



還有在教會用的香油 (Anointing oil)。



聖經最古舊的古卷碎片中,記載著民數記第六章24-26節的經文,是祭師向以色列人的祝福:

「願耶和華賜福給你,保護你。

願耶和華使他的臉光照你,賜恩給你。

願耶和華向你仰臉,賜你平安。」

現將這經文刻在吊咀上,小MiuMo當然要買它回港啦!


頸鍊好靚呀!



早上行程很緊密,中午要休息一下,這餐廳在一家酒店內,很著名的。



Yummy Yummy!



很多租品呢!



還有很多沙律。



真好味!



酒店好像古堡呢!



是否有些似半島酒店呢?!



午飯後離開耶路撒冷,途經耶路撒冷的市政廳,因為六日戰爭,所以市政廳有很多彈孔。

另外,因為耶路撒冷出產很多石灰石 (Limestone),所以耶路撒冷全城的所有房屋都是用石灰石建造而成的。



離開耶路撒冷,到伯利恆。

因為巴勒斯坦曾是以色列其中的自治區,故以色列會在這些自治區中築起這些高牆包圍著城市。



首先到主誕堂及教堂外的馬槽廣場,這是記念主耶穌降生的地方,亦是全中東現存最古老的教堂。



這是進入教堂的「謙卑之門」,因為各人都要彎腰才能穿過,以代表謙卑到耶穌出生的地方。



教堂內部,這部分是東正教的教堂。





各人排隊爭相進入這門口,因為門後的位置是耶穌基督降生的位置。



真的很多遊人參觀呀,排了很久才能進內呢!



十四角星(大衛之星)代表耶穌基督降生的標誌。





穿過東正教的教堂,便到達聖加大利納堂 (St. Catherine Church),是天主教的教堂,這裡亦是每年舉行子夜彌撒、向全球直播的地方。





聖加大利納堂 (St. Catherine Church) 的外觀。





伯利恆的市內情況,都算繁榮吧。







市內亦有很多售賣紀念品的商店,因為以色列對巴勒斯坦的區域管制人流,故在巴勒斯坦的經濟環境相對較差,巴勒斯坦人惟有靠旅遊業來賺取金錢。



在伯利恆有很多木雕,很靚的。



耶穌與十二門徒最後晚餐的木雕。



還有金約櫃添!



很大的金燈臺。



然後到牧羊堂參觀。



相傳牧羊人在這裡得到天使的報信,知道耶穌基督降生在伯利恆。



這野地是古牧羊人放牧的地方。



這小教堂是反映了當時的牧羊人生活,是會生活在洞穴內的。





頭上的石頭變了黑,是因為牧羊人在晚間會燒柴生火取暖,煙升上石洞所形成的。



牧羊堂。





教堂內部。



一般人覺得耶穌生於馬槽是很卑微的,但原來導遊 Nee 解釋,耶穌的降生並不「卑微」:

嬰孩生於馬槽中的石櫈,是尊榮的皇位;

包著布 --- 當時出生的嬰孩並不是所有都可以包著布的;

有天使天軍報信,是極度尊貴的。



離開牧羊堂時,遇見一班到來參觀的西班牙人,我們一同唱詩歌呢!哈利路亞!




能夠帶給身邊的人祝福和平安,是多麼的喜樂呢!



離開伯利恆,市面的情況。



每逢進出巴勒斯坦的區域,都要經過以色列軍方的哨站。



今天真的到了很多景點,很累呢!我們回到耶路撒冷酒店前,先到附近一間咖啡店享受一下先!



這裡還可以使用 Wifi 上網,一定要send message回港報平安先!



以色列的咖啡,好好味的!



酒店外貌。



在酒店的 coffee shop ,還可遠眺整個耶路撒冷舊城呢!



酒店還有泳池。



又是很美味的一餐!



以色列出產很多生果,真的是流奶與蜜之地!



終於食到以色列的新鮮無花果,真的很鮮甜的!

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